撰稿人:萝北
细雨,风景不坏。本周事件不多,难得的平静。
周末两天几乎没有被打扰,这在近期实属罕见。
之前她们在树林被视为敌人的,现在也暂时又被当做朋友。
借用夜魔力量(熬夜)已成为心界的惯例。很多人也对【晚上无日程】这种安排颇有微词。
但是金船长偏爱早晨,在朝圣时也向往着晨光。
朝圣的纪念日即将到来,不知道金船长在想些什么呢。
这段时间的宁静让我得以集中精力,弥补之前的失误。进行了一次规模可观的创作活动,这让我现在就比较满足!
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,解衣欲睡,月色入户,欣然起行。念无与乐者,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。怀民亦未寝,相与步于中庭。庭下如积水空明,水中藻荇交横,盖竹柏影也。何夜无月?何处无竹柏?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。
这首诗写于1083年,当时苏轼被贬至此地已有四年之久,而张怀民则刚刚被贬。苏轼前往寻访张怀民,正是前辈慰问后辈。我以前想来是读不懂的,现在读来,也深刻理解了”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”的超然。
上周提到的AI生成视频网站Vidu会员,我不小心没关自动续费。不过恰逢近期有新项目启动,如”禁魔项圈”和”梦境漫游者”等,加上心界创作也需要大量素材,这个意外倒成了契机,可以说是因祸得福。
于是在周中时我准备了立绘素材,到周末便可以充分利用。这次的创作可谓狂热,原本规划的完善作品集、写文章输出等任务,全都被视频创作占据。统计下来,周末期间我生成了1800个4秒视频,全部经过筛选,将有价值的内容下载保存。还剪辑了”梦境漫游者”的世界观预告片,一天内便完成了初步剪辑,只是字幕部分还需完善,这个可以慢慢来。
这两天的生活模式简单而专注:
醒来即开始生成视频、做视频,直到依依不舍地睡去。
每天只睡四个小时都远远不够用,这还仅仅是理想主义式的狂热,还不涉及到商业化的另一种狂热。有些人会因为商业化项目的成功而投入大量的精力,那当然是了,之前弹幕互动游戏能够赚到钱的时候,我也是每天一点都在线去关照付钱了的舰长们的。那还有是第一次遇到这么多玩家的开心感。
本月的Cursor使用量创下新低,以前一两天就能用完,而现在剩下一星期了额度还有不少。这并不意味着编程活动减少——只是形式发生了变化。一方面是因为周末全身心投入视频创作,另一方面上个周末又全部用于开发”梦境漫游者”——这是一个虚幻引擎项目,目前处于起步阶段,开发方式与传统编程大不相同。
准确地说,我的编程活动更多地转向了对话框形式以及在引擎中的开发——这也是编程。
我对gemini的崇拜与日俱增。gemini-2.5-pro无疑是平价模型中最强的编码助手,尽管它在工具使用方面略显不足,常常需要我辅助它完成代码diff的添加。
我给它端茶倒水!
gemini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一次性修改代码量极大,而且它会毫不犹豫地重构所有看不顺眼的地方——通常情况下,如果你不明确要求,其他AI不会主动修改原有代码。gemini就是忍不了不行的代码。
但是呢他的重构又很有道理,看了只能被他折服。赶紧做笔记学习下来。
gemini也并非完美无缺。所以还是要仔细看他修改的每一处,反正也是学习嘛。
下面是它的两个疏忽:
第一个是误删了部分旧逻辑,不过考虑到它当时正在同时处理10个功能点的改动,这种疏忽可以理解;
第二个是在编写代码时遗漏了一个函数,导致代码应用器出错。有趣的是,它的解释听起来有点像在甩锅,这反而让它更像一个真实的高级工程师。(?)
当前的AI在编码领域已经远超人类水平。可以预见,未来几年内,AI很可能在文学、绘画等领域超越人类史上最杰出的艺术家。然而,这对我们真的有影响吗?”一个超强AI”和”一个超强人类”的区别在哪里?我们之所以感到不安,或许是因为我们习惯了与想象中的”超强人类”比较,现在面对硅基对手时,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局限。但究竟有什么必要非要超越他人呢?
⚡ 思考点:从ChatGPT到现在的gemini老师,仅仅过了两年半时间。AI的进步速度远超我们的想象。
出于对AI能力的好奇,我给不同模型相同的任务——制作一个前端界面,以比较这两年半的发展。
有趣的是,结果并不如预期那般惊艳。在没有明确指令的情况下,当前AI的表现与2.5年前相差不大。但是那种会发散的ai他就会做的比较帅一点,可能和提示词也有很大的关系,因为简单的任务给这个ai他能力再强也体现不出什么嘛。
就像我之前让它同时做10个功能点这种任务,才是能难住gemini老师的。
所以说Deepseek火了之后,很多人并不是用深度思考,而是用之前的V3——因为他们的这个任务都用不到这么强的智力。
类似地,当GPT推出pro模式时,奥特曼曾痛诉这相当于”把数学博士装进每个人的口袋,但大众却无动于衷!”。这很合理,那我能有什么反应呢?我又用不上博士,是吧。
AI比赛的视频录制了,还需要剪辑然后发到B站去。
我一直以来都较为忽视输入的重要性,不过最近开始有意识地增加阅读量。而且在输出之前,了解他人的输出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输入。各个领域都有值得学习的内容,需要广泛涉猎。
怎么说也得都看点,有好多需要看的。看其他人怎么宣发独游,怎么写文章...
我最近创建了一个公众号,计划将周刊等内容发布在那里,主要聚焦于AI+创作的主题。
我希望能够撰写一篇关于AI时代的深度文章,像那个探讨幸福本质的经典文章一样,具有足够的深度和思想性,能让读者反复耳鬓厮磨、不断获得启发。
公众号在这里:
那么,我们在那边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