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稿人(语音输入、二润):萝北
润色(增补、行文、格式):Gemini

「我没鸽,我只是写(玩)得(太)慢(嗨)!」
缘起:周刊的暂停与重启
最近你可能发现,周刊“不慎”停更了三周。坦白说,我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忘我的创作中去了(特别是中间还夹杂了一个超长假期!)。不过,即便周刊暂停,那些生活中的精彩瞬间、脑海里迸发的奇思妙想,依然如繁星般不断涌现。
所以,我决定不仅要补回这些“失落的篇章”,更要借此机会,对周刊进行一次小小的“栏目化”革新!
为什么要栏目化?
我之前写周刊的方式是在周中把精彩瞬间、值得写的东西收集起来,然后写周刊的时候全部梳理出来。以后也会是这种方式。失去的这三周我也有收集,只是没成文而已啦!
但是我在思考,如果将周刊内容进行一些栏目化的梳理,会带来什么呢?
- 结构更清晰,导航更便捷: 读者可以像逛主题乐园一样,快速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“展区”。
- 培养阅读期待,增强用户粘性: 固定的精彩栏目,会让大家每周都有所期盼。
- 内容更聚焦,主题更深化: 每个栏目都能像一口深井,不断挖掘特定主题的深度与魅力。
- 素材再利用,传播更多元: 精心打磨的栏目内容,可以轻松拆解,在不同平台焕发新的生命力。
- 激发创作思路,打破写作瓶颈: 众所周知有个空就会想填!虽然我完全不缺灵感。
总而言之,栏目化将助力周刊成长为一个更成熟、更易读、也更充满惊喜的内容生态。
初步构想:从自然生长到特色栏目
回顾我已发布的三期周刊 (最新周刊),我发现很多栏目的雏形已经悄然生长出来。现在,我尝试将它们正式定义下来:
🌟 心界所见 / Heart World Glimpses
- 这里将继续分享我在心界的奇幻旅程与所见所闻。
- 关于心界: 如果你对我常提到的心界感到困惑,可以简单理解为:我对个人现实事件的文学化、符号化转述。 我在现实世界中的经历、感悟、甚至梦境,都会映射到心界的冒险故事与角色互动中。类似的概念,也可以是“游戏化转述”或“动漫化转述”——用更浩瀚的方式解读生活。
📚 拾贝集 / Inspiration & Thoughts
- 融合了之前的“所阅读的”,我其实更喜欢“所阅读的”这个名字,但是拾贝集听着就像飞鸟集一样有书香。
- 分享我近期阅读的文章、观看的影片、听到的播客,或是任何触动我的思考片段。
- 这里更倾向于推荐与引发思考,来一起捡拾取闪光的贝壳!
🔥 三分钟热度轮到谁了 / Current Creative Spurts
- 记录那些让我短期内热血沸腾、立刻动手尝试的新项目、新技术、新方向。比如之前提到的文字游戏、幸存者类游戏等。
- INFP的工作机理就是三分钟热度,所以这个栏目实际上也就是“我的游戏创作日志”、“我的独立开发之旅”之类的东西。
- 本栏目也将包含作品的片段展示:AI生成的音乐、游戏概念美术、开发中的截图等等,也许比任何其他平台都早!
- 分享我在开发与创作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工具(Cursor, Windsurf, Gemini, SunoAI, Vidu, Twine, Unreal Engine, Web开发等)的实战体验、独门技巧、踩坑记录以及解决方案。
- AI工具就不单独分一个栏目了,但我有预感这个栏目会变成“AI与创作”这样的栏目。
🧠 哲思漫谈 / Creative &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s
- 大哲学家。这里指的范围更广,任何对于“问题”的“看法”都可以是。这里更侧重于梳理与输出我的各种思考。比如对INFP特质的洞察、熬夜与创作的永恒拉锯、对“剧透”文化的看法、以及AI时代下创作者的定位等。
🏖️ 生活片段 / Life Snippets
- 记录那些有意思的日常的、鲜活的生活瞬间。比如对极端天气的观察,或者因为忘记取消订阅而发出的“痛心疾首”的哀嚎(笑)。
栏目运作小贴士:
- 弹性更新: 每个栏目不必强求每期周刊都有,我会根据当周的实际内容和灵感火花来灵活编排。
- 编号追踪: 为了方便回顾和系列阅读,部分有连续性的栏目(比如下面会提到的“我想做的100个游戏”)会考虑带上编号,如
#1
, #2
等。
让栏目自然生长
我始终相信,最好的栏目是那些能够自然生长、源于我内心真正热爱与关注的项目。
一个绝佳的例子就是——我知道自己内心和笔记软件上已经积攒了无数想制作的游戏创意(四位数的todolist大部分是游戏灵感),亟需系统梳理。于是,一个致力于整理我那些“想挖的坑”和“已经挖的坑”的个人项目,可以自然而然地催生这个新栏目:
🎮 我想做的100个游戏 / My Dream Game Backlog (100 Ideas)
- 定位: 这是一个长期连载,目标是逐步梳理并呈现我脑海中所有的游戏创意,我是墓志铭那派的,不写出来真的就没机会了。
- 博客周刊版: 将作为这个系列的首发地和完整档案馆。内容会更详尽,包含我的核心设计思考、关键机制剖析、期望营造的玩家体验、甚至一些概念性的美术方向。
- 小红书版: 我会尝试将每个游戏创意浓缩成简短吸睛、图文并茂的笔记。利用几张概念图(AI辅助生成或手绘草图皆可)、核心玩法简介和引人入胜的标签,去触达更广泛的同好。
我还想再看看有没有可能漏掉的栏目,但是初步审视了一下我的【企划】笔记库,发现大部分零散的想法和材料(Material),似乎都能比较妥帖地归入上述这些栏目中。嗯,感觉良好!
结语:期待与你共赴这场创作之旅!
栏目化是一次新的尝试,我希望能借此让《Delta Sea 周刊》的内容更加精彩纷呈,也期待它能更精准地连接到每一位独特的你。
希望我的周刊能稳定地、充满活力地更新下去!我们在往回补的周刊里再见!